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普華永道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中國國際商會共同發布了《企業低碳轉型之路——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2022/2023》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建立在對218家在華企業的問卷調查和14 家企業的深度訪談的基礎之上,在被調研企業中,有64.2%的企業已經開展了有關低碳轉型的機遇識別工作。
在華企業正在踐行“雙碳賦能”
據了解,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紐約總部召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峰會上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報告前言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指出,距離兌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承諾僅剩7年時間,時間非常緊迫。在應對當前全球危機并組織重建的進程中,世界正處于關鍵節點。要使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重回正軌,需要全社會采取變革性行動,而公司和企業將是幫助引領這一方向的關鍵。
記者了解到,對于報告中開展低碳轉型機遇識別工作的企業來說,主要機遇包括:(1) 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降本增效(82.1%);(2)提供低碳產品或服務,適應消費者偏好轉變,提高競爭力和收入(77.9%);(3) 清潔能源替代,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提高企業能源使用的多樣性和清潔化程度(66.4%),顯示在華企業正在踐行“雙碳賦能”。
中國在落實SDGs方面取得了穩步進展,我國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新增裝機量以及投資都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在“雙碳”目標的指導下,中國正建立一個更低碳和高效的能源系統。
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指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工商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工商界智慧和力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的實質性貢獻。”
企業低碳轉型期待得到更多支持
2022 年的報告中有一個新部分值得關注,即特別關注中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在低碳轉型實踐中的差異以及所面臨的獨特挑戰。
報告顯示,中國公布的“雙碳”目標已給多數被調研企業帶來影響,大多數企業的治理層、管理層和執行層都認識到了低碳轉型的重要性。調研結果顯示,61.0%的被調研企業表示已將低碳轉型納入董事會討論議題,但只有30.3%的企業設定了碳排放目標。
報告發現,在華企業在低碳轉型中面臨著內外部挑戰。被調研的企業認為低碳轉型中面臨的五個最大困難包括:缺乏相關的行業標準和指引;難以在行業價值鏈上下游推動轉型;碳核算能力不足;缺乏公共政策支持;低碳轉型的成本過高。行業標準作為企業低碳轉型的依據和參考尤其重要,不僅可以指導企業的低碳工作,還可以限制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促進低碳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公共政策方面,超過70% 的被調研企業希望有關部門出臺行業政策,引導企業低碳轉型,并出臺財政補貼以激勵企業轉型。
針對上述挑戰與痛點,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倪清認為:“針對企業低碳轉型,應建立企業層面的治理架構;利用數字工具加速低碳轉型;積極識別氣候風險和機遇;推進價值鏈低碳管理等。此外,對于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而言,需促進低碳市場機制的統籌協調;增強產業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加強中小企業低碳轉型的扶持機制;提升ESG 和碳披露規則的可靠性、透明性和可測量性等。”
2023年6月26日,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以下簡稱“ISSB”)正式發布首批可持續披露準則,分別為《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倪清表示,首批兩份ISSB準則將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企業需提前布局,提升可持續管理能力,并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優化可持續信息披露實踐工作。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APP,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