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市級環保局實行雙重管理,縣級環保局不再單設轉為市局派出機構,這是環境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
實行垂直管理,可以說是突破體制弊端、落實政府和部門環保責任、規范和強化環保機構隊伍建設的關鍵一步。推進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如何理清履職與監管、監管與統管、垂直與屬地的關系值得深入探討。
實行垂直管理就是要強化地方政府環保責任。將省以下環保機構改為雙重或垂直管理,把環境監測監察執法職能從地方政府事務中獨立出來,有利于建立嚴格獨立的環境監管體系、科學規范的環境監測體系、公正嚴明的環境執法體系。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環保主體責任。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重發展、輕環保,導致環境問題不斷積累,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干預轄區環保部門執法監管工作。環境管理體制改革,以及黨中央和國務院相繼出臺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責任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環境保護督察方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等文件,其核心就是要強化地方政府環保責任,糾偏發展路徑,警示和懲戒破壞生態行為。獨立于地方政府的環境監管機構,不必再超越權限、違規、甚至違法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使嚴格監管、嚴格執法有了體制機制保障。實行垂直管理,進一步促使地方政府通過規劃、政策、投入、建設和監管執法等方面綜合施策,切實履行起環保屬地責任。
二是獨立公正評價地方政府環保政績。以往管、辦不分,甚至弄虛作假,已經嚴重損害了地方政府的環境公信力。建立一套獨立、公正、規范的環境監管體系,統一監管尺度、統一監測標準、統一信息公開、統一責任要求,真實評價地方環境質量狀況,客觀反映地方政府生態環保工作成效,使黨政領導干部環保政績考核等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強化環境監管、激勵與約束作用同步體現,將使地方政府真正樹立環境責任意識,加大投入,主動治理,長效保護,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成為可能。
實行垂直管理更要落實部門監管責任。有效實施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的前提是各行政、司法部門各司其職、履行法定環境監管責任,沒有各部門的監督管理,何來環保的統一監管。垂直管理能否順利進行、能否見到實效,理清部門職責分工是關鍵。環境保護規劃、政策、措施等必須統籌納入發改、組織、人事等部門的相關綜合規劃與工作考核之中;環境保護投入、建設、發展等必須統籌納入財政、住建、國土等部門的相關投資計劃與實際建設之中;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自然保護、生態修復等必須統籌納入工農業、林牧業、礦產業等部門的生產發展與治理保護之中;環境保護監管、監督、執法等必須統籌納入工商、城管、公檢法的相關日常監管與司法打擊違法犯罪之中等。充分發揮各相關部門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管資源管環保、管行業管環保、管生產管環保的工作格局。環保部門主要履行嚴格環境監管執法,科學監測評價環境質量,系統研究分析環境問題,提出治理保護對策建議,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并依法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真正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實行垂直管理就是要規范和強化環境監管機構隊伍建設。當前,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而因歷史原因,環保工作起步遲、機構隊伍規模小、環境監管任務重,因此迫切需要對我國環境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實行垂直管理改革不能簡單地統收統管,應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市場、社會“四位一體”的綜合技監管體系。
政府層面,適當充實壯大環保監管執法力量,提升隊伍素質,加強技術裝備,增強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要按照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明晰事權、落實責任、健全制度、科學規劃、集成創新,盡快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實現數據共享互通、監測監管協同。市縣兩級地方人民政府更要適應垂直管理改革的新形勢,更多地通過購買第三方環境監測服務,綜合分析研究大氣、水、土壤環境污染原因、質量變化情況等。企業層面,進一步明確、法定強制排污企業自測自報,督促企業向社會公開監測信息。進一步建立完善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監控體系,建立完善以一企一檔為核心的環境監管與移動執法系統。既落實企業污染源日常監測的主體責任,激發環境監測的市場需求;又彌補環境監管力量不足,提升環境監管水平,實現環保科技強警;更給社會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市場層面,全面放開除環境質量、污染源監督監測和預警應急監測以外的環境監測(檢測)市場。鼓勵支持各相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行業企業環境監測(檢測)機構走向市場,鼓勵支持國內外各單位、企業或個人投資建設第三方專業環境監測(檢測)機構,大力培育環境監測(檢測)市場,制定出臺相關環境監測(檢測)市場準入、規范運行、監督管理等配套制度。既緩解各級環保監測機構人手裝備不足之矛盾,又充分發揮社會已有監測(檢測)機構人員設備的作用,更為地方政府、排污企業提供全面周到、科學規范的環境監測(檢測)服務。社會層面,建立完善公眾監督機制,發動全社會力量關注企業運行、關注環境質量、關注環保工作,形成對環保專業技術力量的有力補充,實現環境監管的全民參與。
突破固有的環境管理體制,實行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涉及法律、法規修訂等制度配套,涉及政府管理規程調整完善,也涉及人事、經費等具體安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謀劃“十三五”的關鍵節點,必須統一認識形成共識,抓住機遇果斷推進,系統設計制度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