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貼片電容廢水除鎳項目
兩級串聯運行
亞氨基二乙酸和重金屬離子通過螯合作用形成穩定的配位鍵,實現選擇性吸附重金屬
貼片電容,也被稱為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是電子整機中主要的被動貼片元件。其制作工藝會涉及多個步驟,電鍍是提高貼片電容器性能的關鍵步驟之一,尤其是在制作高可靠性、高性能電子元器件時更為常見。
在電容器的金屬化層制作階段,通常會采用電鍍鎳來形成導電層或保護層,以增強電極表面的耐腐蝕性、抗氧化性和機械強度,并確保良好的焊接性能和電氣連接性能。這一過程中,電鍍液(包含鎳鹽)會被連續使用,隨著時間推移,鍍液中的鎳離子濃度逐漸降低,而其他雜質離子濃度升高,導致鍍液需要更新或廢棄。
同時,在電鍍作業后清洗電容器時,鍍件表面會殘留含有鎳離子的溶液,這些漂洗水成為了含鎳廢水的主要來源。因此,無論是廢鍍液更換還是鍍件漂洗過程,都會產生大量含鎳的廢水,需要經過有效處理才能達到環保排放標準或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
對于電鍍含鎳廢水,沉淀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處理方法。其原理是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和物理過程,將電鍍廢水中的鎳離子從液相轉移至固相,從而實現分離和去除的目的。
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傳統的沉淀法(如氫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對于廢水中的鎳離子不能做到很低去除效果,尤其是當鎳以絡合態存在或者廢水中含有其他復雜成分時,鎳離子可能無法完全轉化為沉淀而被有效去除,導致處理后廢水中仍存在一定量的鎳離子。而且生成的沉淀顆粒可能粒徑較小、比重相近,不易沉降分離,從而影響出水水質,不能穩定地將鎳含量控制在規定的濃度標準之下。因此需要采用更為先進的深度處理技術,實現更高程度的鎳離子去除。
離子交換法憑借其高選擇性、高效率以及可再生特性,在電鍍含鎳廢水的深度處理中表現出顯著優勢,成為當前及未來重金屬廢水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海思電子行業貼片電容廢水除鎳項目,處理水量110t/h,入水鎳含量為0.8mg/l。針對這種情況,科海思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設計并實施了一套精準且高效的除鎳解決方案。
該項目采用兩級串聯工藝,通過亞氨基二乙酸和重金屬離子通過螯合作用形成穩定的配位鍵,實現選擇性吸附重金屬。這一解決方案不僅使出水鎳含量降至0.05mg/l,而且確保了水質長期穩定達標,彰顯出科海思在深度處理工業廢水問題上的專業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中科海思特別引入了CH-90Na特種螯合樹脂。這種樹脂具有強大的結合作用和應用優勢,適合在酸性環境(pH值3左右)下直接對鎳進行吸附。它能夠有效處理鎳離子及絡合態鎳,如檸檬酸、醋酸、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羥基乙酸等,以及鋅鎳合金、鎳銨絡合物等。對于強絡合鎳,需要先破絡再除鎳(如EDTA鎳),飽和吸附量大約在50克/升。科海思的專業技術和產品優勢 使得該方案能夠高效地處理電子行業貼片電容廢水中的鎳,為客戶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
科海思電子行業貼片電容廢水除鎳項目的成功實施,充分展示了科海思在廢水處理領域的專業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通過精準的設計和優化的解決方案,科海思能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廢水處理服務,幫助客戶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無論是廢水除鎳的項目,還是其他類型的工業廢水問題,科海思能夠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資料圖
科海思水處理工藝在電鍍廢水除鎳領域具有以下優勢:
1、 高精度控制:科海思深度處理工藝對廢水中重金屬的去除可做到0.02ppm,低于國家規定的排放限值;
2、吸附量大、再生周期長:樹脂吸附量大,對于鎳鈷錳的飽和吸附容量能夠達到56g/l,這意味著能夠處理大量的廢水,并且樹脂的再生周期更長,減少了更換樹脂的頻率和維護成本;
3、產業循環多盈:科海思工藝能夠對廢液中的鈷和鎳進行回收,并輔以化學藥品進行再加工。通過將廢液轉化為原液,能夠重新制成電鍍液并進行二次銷售,實現產業多盈的循環生態。同時,科海思工藝還具有連續穩定性強的特點,降低了處理廢液的成本,并保障了生產的連續穩定運行;
4、智能自動化操作:科海思采用模塊化組件設計,使整個系統具有自動化特性,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大大地提升了運行效能和可靠性。
文章轉載自 深水海納集團,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