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作為食品出口大國,巴西在食品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巴西有關食品安全的法案有很多,也很具體。比如,食品的包裝和標簽必須明晰,食品的原材料和添加劑都要有具體說明,食品營養成分需要有標簽,產品還附有條形碼,可以追溯原料產于何處、何時。
奶制品是巴西食品監管的一個重要領域。監管當局不僅給企業發放小冊子,還經常到生產廠家、市場等各個環節抽取樣品,然后進行產品檢測,不合格的企業將被吊銷生產許可證。
事前防控的食品安全理念在企業深深扎根。我們參觀的奶制品公司,除了國家規定外,還有企業的補充規定,他們的理念就是保證消費者安全,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事后補救。記者參觀了同奶制品企業Piracanjuba合作的奶牛養殖場,新擠的奶被存在儲藏柜中,保持著3.5度左右的溫度,如果高于5度,基本就不合格了。這些奶在被運走前,首先要采集樣本進行檢測,確定牛奶是否受到污染,營養成分是否達標,檢測結果會保存三個月以便于追溯。收集到合格牛奶后,就會將這些奶運送到加工廠。
這里每一輛運奶車首先要經過清洗和消毒處理,然后會再次進行采樣檢測。這樣的檢測每兩小時會進行一次,直到驗證合格的牛奶被運走。為了保證檢測質量,工廠不惜重金從丹麥購買了價值25萬美元的foss進口設備。多次檢測為的是保證沒有問題奶流出,企業認為這樣做很值。除了企業自己的檢測,巴西農業局和衛生局還會進行不定期抽檢,有時會到超市進行檢查。每個州也有自己的品質管理局,即便是添加物也能被查到。
Piracanjuba自建的污水處理廠也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工廠管理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是全球最大的奶液污水處理系統。這個廠建于2012年,已投資400萬美元。他說,經過處理的污水進入池塘,暴曬后,可以用于養鴨,也可以進入河流湖泊。處理廠十分注意細節,污水處理所用的燃料都是有機的。系統里排放的廢氣可以進行利用。他還告訴記者,雖然污水處理廠投資不少,但通過循環利用,每年仍可以回收部分投資。
我們還參觀了Cachaca Velho Barreiro,公司安置了水質管理程序,并使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甘蔗渣制造能源,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另外,在大型榨汁釀酒機器附近,也同樣設有污水處理裝置。在這里,甘蔗酒瓶被大量回收,運用現代化機器流水線進行清潔后重新加以利用,在其中一個環節中,機器會對瓶子進行連續拍照五次,從各個角度確定瓶子沒有外觀問題。
而在甘蔗酒廠的種植基地,種植甘蔗時大量使用的是雞糞這樣的有機肥料,在五年的采收期內,為了補充土壤肥力,提高產量,還會追施有機肥。生產過程的有機化保證了甘蔗的品質。
巴西還有生物安全程序,比如對參觀活禽類農場或生產線都有嚴格的規定:“在訪問巴西前15天內沒有接觸過活禽類,在巴西境內仍需要3天未接觸禽類或者禽類機構才可以參觀禽類農場或生產線;而對于在訪問巴西前15天接觸過活禽類者,在巴西境內則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接觸禽類或者禽類機構才可以參觀禽類農場或生產線”。據OIE(世界動物健康組織)官方網站披露的受到禽流感侵害地區地圖顯示,巴西是唯一沒有禽流感記錄的主要產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