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合眾國際社7月24日題為《中國加大力度控制海上排放》的文章稱,分析發現,中國管理海上船舶燃料的決定可能會對降低海運排放的國際努力帶來重大積極影響。
根據“藍天保衛戰”計劃,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把控制排放區域延伸至海岸線一帶。“2019年底前,調整擴大船舶排放控制區范圍,覆蓋沿海重點港口。”全球知名能源咨詢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地區顧問雷玉姣(音)表示,最近的措施表明了中國對綠色經濟的承諾。“中國對于世界上大宗商品和集裝箱航運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說,“除了停泊中國港口的國際船只外,還有大量商品從中國東部地區通過內陸河道被運往內陸省份。就這點而言,新的規定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有173個成員的國際海事組織4月份同意到2050年時把海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8年的基礎上減少50%。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稱,海運行業同意共同努力在本世紀盡快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19年開始,中國將實施和歐洲國家同等水平的硫排放限制。伍德·麥肯茲公司的分析人員說:“中國對海上船舶用油標準制定更加嚴格的政策毫無疑問將會在實現國際海事組織全球硫排放上限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了減排,船務公司已開始轉向使用液化天然氣。首次為大型加油作業設計的液化天然氣加油船將在中國的一家造船廠建造,為歐洲東北部海域貨船提供服務。
中國的“藍天保衛戰”計劃要求最終淘汰小型火電廠。中國政府一份質量監測報告指出,顆粒物濃度正在下降。報告將這一變化的部分原因歸結為過去五年來煤使用量下降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