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政府加強環保限制讓日本的材料加工企業感到手足無措。為限制廢水和廢氣排放、化解供給過剩,中國政府開始限制國內工廠的生產。以通用材料為中心,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日本企業此前相繼停產不盈利的通用材料,并不斷提高了對中國的依賴度。但目前通用材料的供給急劇減少。在此背景下,日本國內企業明顯陷入了混亂。
報道稱,棒鋼是支撐住宅樓等建筑框架的基礎材料。主要原料為廢鐵,而融化廢鐵的石墨電極的價格持續上漲。其他的日本棒鋼廠商也苦惱地表示,“買家不接受我們以石墨電極價格上漲為由提價,提價進展不順”。
“我們打算上調尼龍面料的價格”,從4月前后起,面料生產商對日本一家知名內衣制造商提出這樣的要求。目前,尼龍面料的原材料己內酰胺的價格為1噸2140美元,比上年上漲了近三成。“價格進一步上漲的話,面料廠商可能進一步要求提價”,這家內衣制造商顯示出警惕。
報道稱,這些材料價格上漲的背后原因是中國政府顯示出的致力于保護環境和化解供給過剩的姿態。中國從2017年開始取締違法鋼材“地條鋼”。地條鋼通過簡易的設備生產,污染環境。由于環保的正規電爐生產出現增加,石墨電極的需求也隨之急劇增加。由于呈現出全球性缺貨狀況,價格持續上漲。
報道還稱,己內酰胺方面,由于中國政府限制廢水和廢氣排放,中國國內工廠的開工率降至70%左右。
報道指出,日本國內企業淘汰設備也是通用原料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石墨電極和己內酰胺屬于難以形成差異化的“通用材料”。因中國擴大供給,通用材料的行情曾出現惡化。很多日本國內廠商因此被迫退出生產。
報道稱,然而,現在中國開始限制相關材料工廠的開工率。日本宇部興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想到中國會這樣大幅改變政策”。
日本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關辰一指出“中國政府的方針從2015年前后開始發生變化”。他表示,“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