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促進植物生長嗎?港媒稱,對于這個困擾了科學家三個世紀的問題,中國種植者有了答案。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6日報道,為了弄清這一點,中國一直在進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試驗。在全國各地,從新疆偏遠的戈壁沙漠到面向太平洋的沿海發達地區,總面積超過3600公頃的蔬菜大棚正在參與中國政府資助的一項“帶電栽培”計劃。
報道稱,這些蔬菜生長在裸銅線下,銅線高出地面約3米,在溫室大棚頂下首尾相連。這些銅線能夠產生高達5萬伏的快速正電荷,相當于美國標準住宅電壓的400多倍,高頻電流能夠殺死空氣或土壤中的細菌和病毒,從而抑制疾病傳播,它還能抑制葉片水分的表面張力,使其加速蒸發。而在植物內部,碳酸氫根離子和鈣離子等天然帶電粒子的運輸速度加快,二氧化碳吸收和光合作用等代謝活動也在增加。這項技術使蔬菜產量提高了20%至30%,農藥使用量減少了70%至100%,化肥消耗量下降了20%以上。
上個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其他政府研究機構發布了對氣候、土壤條件和種植習慣不同的地區進行近30年研究的結果,他們稱贊結果是個突破。政府農業科學家、該項目的主要成員劉濱疆教授說,得益于這項研究的積極成果,中國帶電栽培農場的面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每年增加1000至1300公頃。
報道稱,20世紀初,英國和美國當局分別開展帶電栽培的研究,英國的研究結果是正面的,而美國的結果則是負面的。那些試驗大多規模較小,而且是在空曠的田野進行的,條件因地而異。各種自然因素影響著最終結果,而且在硬件設計或技術細節——比如電壓和電頻——等方面沒有通用的標準,從事這些開創性研究的科學家也缺乏先進設備,比如當今的便攜式頻譜分析儀,來研究植物在分子層面上對電的反應。隨著化肥和殺蟲劑的出現,農業實現了大規模生產,人們對帶電栽培的興趣逐漸消退。但在有機農業興起之后,人們對帶電栽培恢復了興趣,中國于1990年開始資助這項技術的試驗。
北京最大的蔬菜生產企業之一榆垡京南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高級技術員何峰(音)說,該公司自2014年以來一直參與這項計劃,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僅僅兩年時間,帶電栽培蔬菜就增收近120萬元人民幣。他說:“我們仍在使用那些設備,耗電很少?!?/p>
一公頃的帶電栽培溫室大棚每天需要用電大約15千瓦時,大約是美國一個普通家庭每天用電量的一半。何峰說,最大的負擔是安裝費用,所需的硬件成本達數萬元。沒有政府的支持,該公司沒有財力讓所有的大棚都實現帶電栽培。
北京市大興區都市綠海興華觀光農業有限公司也在從事帶電栽培,該公司老板劉永義(音)說,這項技術將大大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提高中國的食品安全水平。
他說:“農藥殘留是對公眾健康的巨大威脅,電為控制病蟲害提供了物理解決方案,它比化學品干凈得多,政府應該補貼帶電栽培革命。”
劉濱疆教授說,目前還沒有給所有溫室大棚通電的計劃,因為大多數農民負擔不起這筆投資。因此他的項目組正在采取另一種方法:利用帶電栽培技術開發一個緊湊的、一體化的蔬菜種植室。這個種植室利用人工光源和電場來刺激植物生長和預防疾病,操作全自動化,幾乎不需要料理和維護。
劉濱疆說:“每個家庭都能在廚房、陽臺或后院種植自己的食物……有朝一日,這些小房間可能替代大型農場,那將引發另一場農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