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焦化、鋼鐵、鑄造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為滿足焦化、鋼鐵、鑄造行業實施超低排放的技術需求,破解“一企一策”工作中的疑難雜癥,發揮科學技術在超低排放改造中的支撐作用,工業環保網聯合權威機構于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了“焦化、鋼鐵、鑄造行業環保治理新技術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及焦化廢水治理暨供需對接會”,從焦化、鋼鐵、鑄造行業煙氣、VOCs、固廢、廢水治理等角度,探討焦化、鋼鐵、鑄造行業污染物治理政策標準、技術難點、項目應用等相關內容;現場還設置了環保技術企業與焦化、鋼鐵、鑄造企業對接環節,為供給雙方企業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機會。
演講報告
會議一開始,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蒼大強就《鋼鐵工業環保新動向及燒結煙氣超低排放新方法、新技術、存在問題及新課題》做了報告。他指出歷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正在實施中,大氣、水、固廢、危廢等污染物進入了強制限排階段。為更好的治理減排,必須做到要開發源頭減少—過程抑制和多種污染物協同處理環保技術;深層次節能環保要懂燒結工藝、裝備和原料;要研究燒結、球團、焦化、高爐工序中的燃燒過程;強化理論基礎研究、工程基礎和裝備的基礎研究;要開發顛覆性工藝、裝備和技術;要加快培養“多維人才”。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苗茂謙就《焦化行業VOCs排放特征與綜合管控》做了報告。他指出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和汾渭平原區域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地區,PM2.5和O3復合型污染特征明顯。VOCs不僅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還是促進PM2.5和O3形成的關鍵前體物。在國家煤炭清潔利用和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焦化行業污染物綜合治理問題尤為突出。隨著焦化產業鏈延伸和結構再造,焦化產業VOCs的排放情況將更加復雜,如何利用各工段的廢氣特點進行節能減排治理成為未來的一個難題。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黃張根就《非電行業廢氣/廢水污染物的催化脫除技術》做了報告。他指出非電行業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污染源,排放標準日趨嚴格,煙氣治理有很強的國家與社會需求,在非電行業也提出超低排放要求。主要介紹了非電行業脫硝技術的選擇,超低溫、中低溫煙氣的脫硝是目前的難點也是熱點。
天津大學教授王保偉就《臭氧前置氧化同時脫硫脫硝研究》做了報告。他指出O3氧化NO的產物隨MR(O3/NO)的變化而不同;前置氧化溫度、SO2濃度、水蒸汽含量以及采樣位置的變化都不會對NO轉化率產生顯著影響。氨水濃度及SO2濃度的增加對NOX的吸收非常有利,升高吸收液溫度及增加煙氣中O2含量均會抑制NOX的吸收,溶液pH的變化對NOX的吸收有重要的影響。CO2存在時,吸收液溫度較高才可實現有效吸收,同時延長有效吸收時長至8h,此時加入Na2S2O3的優勢不明顯。整個吸收過程中,氨水對SO2表現出非常好的吸收性能,脫除效率始終高于99%,并且基本不受以上因素的影響。
山東大學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副教授張立強就《不定型活性焦制備應用及乏焦再利用技術》做了報告。主要介紹了污染物減排標志性技術儲備、不定型活性焦制備及應用技術、粉狀活性焦污染物控制技術及其應用前景。
山西科城環保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企業綠色發展研究與咨詢中心主任迪世靖就《山西省焦化企業污染治理現狀及策略》做了報告。他指出焦化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日益加重,如果沒有監管標準,企業就不會去進行監測,同時也沒有治理動力,結果就是,技術也不會往這方面研發,不開展監測,政策制定部門又掌握不了實際情況。新建焦爐綠色發展之路要發展焦爐大型化、治理先進化、化產精細化。
上海化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韓婕就《撞擊式泡沫洗滌器在鋼渣尾氣治理方面的應用》做了報告。從環保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出發,以環境評價和凈化工程技術為核心,掌握撞擊式泡沫洗滌、催化燃燒(RCO)、常溫催化氧化等核心專利技術,形成除塵、脫硫、VOCS等成套治理工藝,在鋼鐵、化工、涂裝、印染等工業廢氣,船舶、實驗室等民用廢氣和天然氣等氣體凈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青島創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鳳亮就《乳化液吸收法治理鑄造VOCs廢氣工藝與裝備工程應用技術》做了報告。他指出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進入大氣中的低沸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大氣質量和人體健康。因此,VOCs治理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計劃”中重要的防治內容,是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攻克的目標,是國家和地區“打贏藍天保衛戰”重大戰略關鍵舉措之一。因此,研發應用推廣VOCS廢氣安全環保節能高效治理的技術及裝備,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乳化液吸收法治理鑄造VOCs廢氣工藝與裝備工程應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對推動我國VOCs廢氣治理技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大學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副教授王鵬就《冶金企業環保要求及技術展望》做了報告。主要介紹了現有超低排放的難點,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有組織排放—氮氧化物,無組織排放—鋼渣冷卻,工藝生產過程—煙氣再循環,未來新標準的展望,解決問題的前瞻技術等方面內容。
廈門銳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應用總監丁淑芬就《氧化和高級氧化在低溫煙氣脫硝和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做了報告。他指出低溫煙氣循環流化床同時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在傳統的循環流化床半干法脫硫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使用催化劑以及合理控制工藝步驟和運行參數,先將一氧化氮催化氧化為二氧化氮后,再與二氧化硫一起被吸收劑Ca(OH)2或CaO吸收,實現同時脫硫脫硝的目標,同采用傳 統半干法煙氣脫硫技術相比,其脫硫效果明顯提高,在實現高效脫硫的同時,也可以脫除煙氣中的NO,脫硝效率超過90%,使得在常規的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和氮氧化物濃度范圍內,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能夠滿足國家環保要求,大大節省了設備投資,降低了煙氣污染物 排放的控制成本。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殷樹梅就《循環水系統一站式解決方案及焦化廠零污排放案例分析》做了報告。他指出我國為重度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位列109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各地出臺以產定水的限制指標,企業擴產、增產遇到了瓶頸;國家多地啟動水費改水稅后,企業用水成本迅速增加,啟動污水按照排放總量梯級收取處理費后,企業污水外排成本迅速增加。近年新《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磅環保法律法規不斷頒布,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多地出臺更嚴格政策要求企業少取水、少排污、不排污,并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企業急需低成本廢水零排污綜合解決方案。
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技術應用經理蔣偉偉就《焦化廢水處理工藝》做了報告。他指出傳統的工業廢水處理方法有氧化法、中和沉淀法、膜處理技術、不溶性絡合物法、電解法、氣浮法和生物處理技術等。近年來,隨著吸附分離技術的不斷發展,用于工業廢水處理的吸附分離樹脂因其可對廢水中物質回收利用、使用方便、處理效率高、強度好、抗污染能力強和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 使得樹脂法在廢水處理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顯示出非常大的優越性。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劉玉香就《富集篩選異養硝化菌及焦化廢水碳氮的同步去除》做了報告。主要介紹了對于針對焦化廢水水質復雜,水質波動較大的問題;利用富集篩選菌株處理含酚模擬廢水和實際焦化廢水,實現碳氮同步去除;構建SBR反應器,利用異養硝化菌進行生物強化,以及單獨利用富集異養硝化菌啟動MBBR反應器處理焦化廢水實現碳氮同步去除的研究進展。
華電鄭州機械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高工郭新茹就《鋼鐵行業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規范、重點解析》做了報告。主要介紹了水質指標、適用范圍、處理要求、水質穩定要求的行業標準情況。
同濟大學趙黃浦就《焦化廢水強化深度處理技術》做了報告。他指出焦化廢水是煉焦、煤氣凈化和焦化產品回收等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工業廢水,主要特征污染物有COD、氨氮、酚類、氰化物等,是一種典型的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具有顯著的毒性和致癌性。我國每年焦化廢水的排放量近3億噸,亟待解決。同濟大學優秀的廢水處理平臺,專業處理各類難降解廢水,如有疑難問題,皆可垂詢。
太原理工大學博士張智春就《高級氧化在焦化、鋼鐵、鑄造廢水處理的應用》做了報告。他指出系統設計時應遵循四項原則,系統集成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從用戶角度出發,滿足用戶實際應用需求,并要考慮自動化控制程序的標準;由于工業自動化會不斷發展,應用新一代機械設備集成化理念,應用最先進的PCT(ProE)和Siemens PLM(UG)軟件完成集成設計;設計的系統一定要具有靈活性,增加或者更新功能,能便于應對以后因出水水質標準提升而升級改造,符合實際需求;系統要易于維護,不需要使用過于專業的工具和儀器,只要保證系統的維護簡單即可。
回顧環保市場的跌宕起伏,各環保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觸,環保產業的發展形勢在變化,企業的發展方式也要進行變革。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排頭兵,工業環保網搭建起了環保企業與政府、專家學者間的溝通橋梁,并利用網站自身的平臺資源,幫助環保企業跟進政策腳步和國家環保產業的發展形勢,各級產業加強合作,及時溝通,共同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會議視頻觀看:
1、蒼大強-《鋼鐵工業環保新動向及燒結煙氣超低排放新方法、新技術、存在問題及新課題》
6、殷樹梅-《循環水系統一站式解決方案及焦化廠零污排放案例分析》
會議支持單位:
南京麥文環保設備公司 河北斐然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埃爾博工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 鄭州中康納科技有限公司
中節能長江工業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河北雙佳泵業有限公司
上海華嚴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重慶藍潔廣順凈水材料有限公司
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盛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創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碟中碟膜技術有限公司
江西省東茂環境材料有限公司 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
廣州美維電子有限公司 東光縣茂新設備有限公司
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河北景鑫壓濾機有限公司
江蘇金牛環保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諾維信(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武漢水之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凱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弗雷西閥門有限公司
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 液化空氣(中國)有限公司
山東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根源生物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老百姓泵業有限公司 山西新輝活性炭有限公司
蘇州頂裕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福建省鑫森炭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科濾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武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中衡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溢豐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微譜化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四川凱歌微納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晶立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德蘭梅勒(北京)分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鼎勝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華英閥業有限公司
北京恒福中瑞環保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成都順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青島海興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河南霖森活性炭有限公司
安徽騰龍泵閥制造有限公司 山東天維膜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易簡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堿泵有限公司
南京寧智高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連萬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