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大力推進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改善村鎮生態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為此,工業環保網聯合權威機構于2021年5月29日-30日在江蘇省杭州市舉辦了“2021村鎮環境綜合治理實用技術與示范交流大會”。
逆風而上 向陽而生
此次會議突出落實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指示,圍繞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開展廁所革命、水環境生態修復、黑臭水體,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主題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幫助與會人員可以明確行動思路、優選可行技術、見諸綜合效益。
圖一:現場參會人員 圖二:專家代表發言
一覽環保新技術 啟發產業新趨勢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羅安程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城鎮后花園。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國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以落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為抓手,按照“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總體要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治理過程中要因地制宜選取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模式;城鎮周邊的村莊,應納盡納;無法納入的人口集聚度高的村莊,可建設集中處理設施;條件許可的,鼓勵預處理后進行還田還林還草等資源化利用。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完全可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資源利用不再是一個簡單重復過去歷史的過程;加強對現今污水達標處理是確保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新裝備與技術的開發是農污綜合利用的關鍵;建立與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維、管理相適應的政策與管理規則;更要關注我國南、北不同地區間農村生活污水利用的差異性。
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張剛說到,村鎮污水的無序排放,未經處理的各種污水嚴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成為農村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這種情況造成了農村河道水體變黑變臭,也使群眾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威脅,村鎮生活污水治理已經迫在眉睫。村鎮生活污水區域集中處理項目不同于傳統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從管理制度上、崗位設置上、操作人員的專業程度上及配套設備等方面與傳統污水處理廠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類型項目存在項目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在MBR系統的運維上需要考慮“傻瓜式”操作,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控各廠站運行情況,盡量減少人員維護的頻率。但同時在設計之初還要考慮到膜的離線化學清洗、污泥的處置等問題,最好能做到一個片區內設置一個運維中心,配套相應的離線化學清洗系統及移動式污泥脫水系統。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劉洪波針對《鄉村廁所革命鄉村廁所革命關鍵技術路徑,存在問題與解決思路》主題進行了介紹,他提到“廁所革命”將孕育一場鄉村生產和生活方式 的重大變革,是徹底改變我國鄉村環境和人文面貌的重大民生工程。一個舒適、衛生和環保的鄉村廁所需要多種技術的集成。我們看得見的是糞便不暴露,廁室內無臭無味,個人隱私得到良好的保護。我們看不見的有糞污的后續處理,包括收集、運輸、處理,工人無接觸。此外,還有對環境友好的排放要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適用的改廁技術手段,突破技術瓶頸,合理改進糞便處理技術,做到糞污的無害化處理與營養回收,推動“廁所革命”科學、深入、可持續地發展。
浙江正境環??萍加邢薰究偨浝硗跣駯|就《固定床生物膜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領域的新應用》做了報告。在固定床反應器內,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在固定床表面繁殖生長,形成生物膜。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細菌、厭氧菌在開始繁殖,形成厭氧層,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聚集厭氧菌。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數量上開始下降,加上代謝氣體產物的逸出,使內層生物膜大塊脫落。在生物膜已脫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生長起來。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時連輝就《畜禽糞污低成本高效處理及精準循環利用技術》主題說到,農村糞液養分含量特別高,傳統的處理排放工藝,水質內含養分高,很容易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通過農村糞水高效生物處理和種養結合精準循環利用技術,實現糞液100%高效循環利用,大幅度減少化肥的施用,生產優質農產品。利用畜禽固體糞便低成本生產有機肥,降低生產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果和產品質量。進行糞液低成本精準處理和高效循環利用。生產高端農產品,實現農業高效益,滿足人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打造農業品牌,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浙江省中浙生態科技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馬以超結合近年參與的一些實際工程案例向現場參會人員介紹水環境治理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通過七個案例中的問題原因、治理措施和在過渡性措施實施過程中的誤區進行了詳細說明。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處長王瑞波說到,農村生活污水的類別根據居住密集程度、農村居民家庭經濟條件、村莊類型不同,污水排放特點和處理情況的不同。大部分農村污水的性質相差不大,一般BOD≤250mg/L,COD≤500mg/L,pH值6~8,SS≤500mg/L,水中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一定量的氮和磷,水質波動大,可生化性好。但水污染十分嚴重,水處理技術缺乏?!掇r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試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于2010年9月發布,分別對東北、東南、華北、西南、西北和中南六個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進行了指導說明。最后就常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做了講解。
2014年我國的腐蝕總成本包括腐蝕帶來的損失和防腐蝕投入,約占當年GDP的3.34%,總額超2.1萬億人 民幣,相當于每個中國人當年承擔1555多元的腐蝕成本。腐蝕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大部分腐蝕是從漸變到突變,是“慢性病”,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等積累到一定程度成為破壞性突發事故,才引起人們的關注。為此,眾環國際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張國材就《蠟性涂料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發表了講話。
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胡正峰為我們介紹了《浙江省大型湖庫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思路與案例分析》報告,對湖山湖(遂昌段)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實施方案中的總體要求、湖庫及流域概況、主要問題及面臨形勢、生態環保目標指標、規劃任務要求、骨干工程項目及投資及保障措施七大內容進行了講解。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決策部署,聚焦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內涵,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導向,以區域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涵養為中心,推進全流域綜合治理,兼顧必要適度發展,高質量打通“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創新體制機制,精準施治,著力改善流域整體水質、維護流域生態系統完整健康、保障下游飲用水源安全,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全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創新實踐。
東南大學教授呂錫武就《畜禽糞便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模式及其系統設計》主題提到,養殖場周邊消納土地充足的,鼓勵引導其通過自行配套土地或者簽訂糞污消納利用協議的方式,采取堆漚、沼氣處理等措施,將糞污處理后就近還田利用。通過沼氣設施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大型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氣應優先用于集中供氣或沼氣發電上網,中小型沼氣工程除了發電上網外還可以用于豬舍火焰消毒、豬場、牛場供暖等方面;沼液和沼渣作為特色水廠品養殖區、茶園、蔬菜和果樹等四大功能區的肥料。推廣“厭氧發酵+土地吸納”,通過肥水管網澆灌果樹、茶葉、蔬菜等作物,形成“畜-沼-茶”、“畜-沼-果”、“畜-沼-魚”、“畜-沼-菜”等循環發展模式。找到種養業上下游產業的鏈接扣,促進養殖廢物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建設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工程,打造立體、生態、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
浙江大學膜與水處理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陳歡林講解了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中的幾個典型環境生物工程問題。包括:農村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重金屬離子污染問題、農村優先污染物的污染問題等。介紹了農村(水)生態環境改善的應用案例,包括:農村的廚余垃圾處理問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膜生物反應器與生態塘等。
蘇州科技大學副教授李祥提到,農村污水處理相關的規劃設計、收集方式、設施建設及維護仍存在一些問題,農村生物污水治理的道路還很長遠。每種工藝會具有其獨特優勢,但是目前常見的分散式處理方法中缺乏可以同時滿足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所需的處理效果穩定、占地面積小、投資運行成本低且維護周期長和維護簡便等優勢的工藝;現有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通常采用“自動控制+遠程監控”的技術手段控制裝置的處理過程,卻造成了投資費用增加、穩定性差及維護難度增加等問題,所以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急需工藝流程簡單、配套設備少的處理工藝。氣升回流一體化裝備具有高效、多功能、維護簡單、構造簡單、整體性強、效果穩定、運行節能、剩余污泥自消解、環境友好、處理成本低等特點。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水環境治理所主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汀读饔蛩h境治理背景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踐與思考》進行了發言。他提到,黑臭水體成因復雜,我們需要用系統的思維進行科學整治,精準治污,避免過度工程化,總體目標、具體指標,技術措施,工程任務要互相支持。黑臭水體治理沒有捷徑,控源截污才是根本;分階段實施,客觀對待分流制和合流制排水體制,系統完善是關鍵;統籌實施黑臭水體治理、排水防澇、海綿城市與提質增效,治水需要系統思維。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浩然就《污泥生物無害化減量化機制及處置工藝進展》主題介紹到,從發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趨勢分析,今后污泥處理處置的方向將會是土地利用和熱能利用,污泥填埋的比例將大幅度降低。污泥土地利用將會向更安全、更經濟的利用方向發展;污泥熱能利用將是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方向之一,今后熱能利用的比例將會進一步增加。經濟發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經歷是衛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燒(熱能利用),并正向低溫熱解等高技術含量的處理方法發展,目前應用得最普遍和最成熟的處理處置方式是土地利用和熱能利用。無論是傳統的處理處置方法,還是新的處理處置方法,需要大幅降低處理成本,環保低碳,高效脫水、烘干及生物處理在行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裝備制造技術日趨完善。
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副研究員梁志偉說到,農村污水處理存在技術適用性差、構筑物占地面積大、能耗大、基建與運行費用高、管理要求高、出水氮磷達標率低等問題。針對農村污水的水量與水質不穩定的特點,基于復合介質技術研發一套疊層組裝式一體化同步脫氮除磷生物濾池,探究其最佳工藝組合參數,提升NH3-N、TN、COD和TP的去除率,以適應農村污水分散式處理的特點,使其具有效率高、投資與運行費用低、管理簡單的特點,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適用技術模式。
全國新型肥料技術協作聯盟理事長邵建華就《廢棄資源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主題說到,農副工業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化學、生物學、土壤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生物地球化學、酶學、地方病學等多學的知識,只有多學科協作攻關,才能真正以最低的成本處理“三廢”,以獲得高質量的肥料,才能做到“以廢治廢、化害為利”綜合利用農副工業“三廢”生產肥料。利用農副工業廢棄資源生產有機肥、中微量元素等系列肥料,已成為現代化農業集約生產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沃土工程”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是保證農、副、工業協調發展、互相促進的重要保證。
圖三:項目現場觀摩 圖四:項目現場觀摩
參觀固定床生物膜技術應用項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30號下午,經歷了一天半的理論知識學習,為了更好地了解固定床生物膜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領域的新應用,我們安排了現場參會人員一起去到實地參觀,雖沒有立刻讓我們看到通向成功之路,但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它的成功之路。本次觀摩的項目,非常具有代表性,反映了今年及今后行業的典型工程示范,得到了現場參會人員的一直好評。
會議閉幕不落幕,我會將持續跟進會后效果,為會員及參會代表們搭建合作平臺,精確供需對接,促發展與環保共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