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中在推動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建設中,加強對制藥廢水處理是重中之重。目前,制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制藥廢水的大量排放。同時,近年來,餐廚垃圾、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成為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尤其是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普及,餐廚垃圾和沼液處理成為行業新的熱點,備受環境主管部門、環衛部門以及公眾的高度關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等一系列法規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廢水處理面臨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為了深入交流餐廚垃圾資源化和垃圾滲濾液及其濃縮液處理的適用工藝和運行經驗,避免餐廚垃圾和垃圾滲濾液處理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為幫助制藥企業轉型升級與加快環保治理工作,搭建企業與創新技術對接的平臺,借鑒國外制藥廢水處理先進技術。工業環保網聯合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生態環保產業分會于2021年12月11日-12日,在蘇州市舉辦了“2021廚余垃圾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新技術、新裝置發展大會”及“2021年制藥廢水處理新技術、新成果與新裝備應用創新大會”。
現場專家演講摘要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中心聯合國科學院院士張發旺做了題為“廚余垃圾內生有益菌群制備及其資源化”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愈發尖銳的今天,高效環??沙掷m的處理水果垃圾成為迫切的需求,而微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科技變革的主要手段,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垃圾問題則變成關鍵的且具有顛覆意義的技術。而通過若干研究,使我們相信一定能通過微生物技術使水果 垃圾“變廢為寶”,希望大家攜手努力促成成果落地,真正做到把論 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希望我們同行能夠關注這方面工作,盡快完成成果轉化。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杜昱做了題為““雙碳”目標下垃圾滲濾液處理領域發展思考”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全民參與、覆蓋所有的 行業,滲濾液處理領域決不能置身事外。與其它高能耗行業——冶金、電力、 煤炭、化工等行業相比,滲濾液處理雖 然并不是重點領域,但必然會參與其中。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工程實施過程中,全方面推行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技 術措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東莞市格美節能設備有限公司博士孔健做了題為“垃圾滲濾液濃縮液磁電脫鹽全量處理技術及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磁電脫鹽器無需加藥預處理,無母液外排,大量節約生產成本;設備化制造,模塊化安裝,自動化運行,低成本高鹽廢水零排放,突破高鹽廢水技術瓶頸,創新工業廢水零排放清潔生產工藝。
中廣核達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洪做了題為“電子束全量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電子束輻照技術是通過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對污染物進行處理。電子束輻照是一種獨特的高級氧化-還原-聚合技術,受輻射時,體系會產生化學效應(如有機污染物降解和礦化)和生物學效應(如消毒滅菌),達到同時去除毒性有機物和殺滅微生物的作用效果。
山東福世藍環??萍加邢薰靖笨偨浝懋吘窗沧隽祟}為“SDR廢轉能系統對廚余垃圾、垃圾滲濾液及有機廢物流資源化利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其技術結 合了機械學、熱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先進工藝,提供一種模塊化、一體化 的現場可持續廢物轉化系統,該系統可以同時處理液體和固體廢物流,且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其處理的廢物流范圍包括城市污泥、農業廢物漿料、化學廢料池漿料、石油池漿料、生物固體、油脂、生物質、塑料、輪胎、 滲濾液等,并將其轉化為可用產品。
山東太平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張超群做了題為“SAD硫自養脫氮技術在餐廚垃圾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SAD協同脫氮反應器是非碳源依賴的生物脫氮反應器, 依靠自養型與異養型脫氮菌協同作用去除總氮,不僅無需大量外加碳源,不需加碳源的設備,還由于其污泥產量少,所以反洗頻次低,操作更簡單,系統運行更加穩定。采用SAD協同生物脫氮工藝后, 經過反應器內自養脫氮菌的代謝作用,硝態氮轉化為氮氣,將出水總氮穩定在30mg/L以下,噸污水的碳源費用降低至1元/噸左右。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張春暉做了題為“制藥廢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案例”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對于一些硫酸鹽濃度非常高的制藥廢水,應考慮進行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如“安乃近”甲基化工段排放的廢水主要含硫酸銨,因此可以利用制藥廠“安乃近”廢水生產農用測土配方肥。可持續污(廢)水處理+碳減排是發展方向。進一步解決制約制藥廢水高效處理及再生利用方面的關鍵技術難題,從而實現制藥廢水的高效循環利用。
長興璦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監吳緒浚做了題為“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裝備式智能化處理新技術與工程實踐”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全壓氣浮處理系統舍棄傳統獨立溶氣罐裝置,采用璦晟環保特有的水力空化技術原理,結合微納米溶氣釋放器,形成新的溶氣系統。該系統在一定壓力下,使空氣溶于水中,形成空氣過飽和狀態,然后減至常壓,使空氣析出,以微小氣泡釋放于水中,實現氣浮處理。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曹國民做了題為“生化-高級氧化耦合技術在制藥廢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原料藥廢水成分復雜、濃度高,并含有難降解和/或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物質,處理難度大,常規的物化-生化組合技術難以實現達標排放目標。采用生化-高級氧化耦合技術處理原料藥廢水可以在合理的成本下實驗達標排放的目標。處理時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并通過小試和/或中試研究,比選出適宜的生化與高級氧化耦合方式。
東華大學教授柳建設做了題為“雙碳形勢下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規范和標準的探討”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滲濾液處理技術未來研究走向趨向于在填埋場建設初期充分考慮地質因素,提高填埋區底層防滲層的防滲系數,有效阻隔地下水滲入垃圾填埋場,以達到減少滲濾液產生量的目的。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地區還可以采用配置高級氧化工藝作為預處理工藝,高級氧化可大大提高可生物降解性 , 是目前比較推崇的預處理方法,但處理成本較高。 由于垃圾滲濾液受地域、季節、場齡影響,水質、水量差異較大, 客觀上要求滲濾液預處理工藝多樣化。
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曾萍做了題為“制藥行業廢水生態風險管控及資源化回收技術”的主題報告。主要講解了制藥行業廢水的產生及危害,制藥行業環境保護制度,制藥行業廢水的排放標準,制藥行業廢水的治理技術發展及新技術研發案例。
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劉傳國做了題為“有機廢棄物處置項目智能化解決方案”的主題方案。他指出,智能化和平臺化作為國家戰略計劃的核心,在環境產業處于初級階段,已成功應用在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中;設備微平臺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手段,項目線上化平臺運維是行業發展方向,最終實現項目可持續降本增效;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智能化和網絡平臺化是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的一部分支持實現行業平臺“一張網、一本賬”。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樂華做了題為“低溫鹽析結晶及多元催化電化學技術應用高鹽廢水處理的分析討論”的主題報告。他指出,低溫冷凍鹽析結晶技術在替代傳統鹽析技術、降低生產工業成本和降污減排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冷凍技術純物理過程、無需添加任何藥劑、安全可靠、清潔生產,符合國家安全生產、綠色發展戰略方向。研發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冷凍濃縮核心技術及裝備,契合國家創新發展戰略。
江蘇沛爾膜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周金生做了題為“MBR平板膜在化工制藥廢水上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MBR工藝膜可以提高系統的污泥濃度,裝置容積負荷大,占地面積??;可以完全截留微生物,有利于增值緩慢的微生物和耐鹽微生物的增殖,提高系統的高效菌種數量,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可實現自動控制,運行操作簡單,膜出水絕對清澈,濁度≤1,不受污泥沉降性能影響;剩余污泥產生量低,節省污泥處置費用;利用原有污水站面積可實現處理水量增加和水質提標。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張永明做了題為“垃圾滲濾液中高含氮廢水的處理策略”的主題報告。他指出, 對于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廢水處理技術中,只有少數方法能夠達到較高的去除率。選擇何種方法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硝酸鹽主要取決于廢水特性、處理要求以及經濟性。硝酸鹽很難用化學法沉淀,目前已有的處理方法有離子交換法、化學脫氮法、催化氧化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生物脫氮法,而生物脫氮法是目前最為經濟有效的脫氮方法,且工藝較為成熟。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殷樹梅做了題為“雙碳背景下垃圾發電廠水系統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如果垃圾滲濾液處置不當,會污染地下水、河流,而且會對周圍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嚴重隱患。實現我國垃圾滲透液處理過程優化和自動控制、整體提高垃圾滲透液處理效率以解決我國日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在我國現階段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從始至終都要有新技術、高科技的保證和支持。
河北環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張國材做了題為“蠟性涂料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腐蝕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大部分腐蝕是從漸變到突變,是“慢性病”,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等積累到一定程度成為破壞性突發事故,才引起人們的關注。往期案例更提醒我們腐蝕問題不容人們忽視。高性能防腐、防銹、防水、耐磨及防護系列油漆涂料能有效解決了耐強撞擊、高磨損和重防腐等行業痛點問題,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商業、農業、軍事等多領域。
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冀世鋒做了題為“生物制藥行業廢水處理及零排放案例分析”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根據企業的生產線運行規律,就會得出廢水的排放規律以及每個批次甚至精確到每天排放的污染物濃度和量,從而在污水日常運營維護時,能做到更高效的處理,對污水站的運行狀態監控能夠更加準確。并且能通過 排放規律事先將較濃的污水排放到專用池進行針對性處理,也可以反過來通過污水站的指標檢測反應生產線排放物質是否準確,以便及時通知避免高濃度廢水對污水站造成沖擊。
南京農業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王俊峰做了題為“廚余有機易腐垃圾生物降解技術以及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提出,利用先進微生物技術,在生化生理設備中,對畜禽肉品、餐廚垃圾等有機物快速發酵降解,產 生CO2和水,實現有機物全降解。源頭就地處理,減少轉運中的二次污染;降解效率高,降解率98%以上。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殷樹梅做了題為“生物制藥廢水低成本零排污解決方案”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生物制藥廢水處理難度大、處理費用高、排放量大是亟需攻克的難題,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造福后代”的今天,生物制藥企業實現廢水零排污勢在必行。根據技術發展進程和科研成果,欣格瑞與青島科技大學聯合研發了水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水處理突破性技術:生物制藥廢水經簡單處理或不處理回用于循環水系統,利用循環水系統自身特點促使污水被降解、消耗;通過欣格瑞近零排污系列產品保證循環水系統長期運行不結垢、不腐蝕、不污垢沉積;利用近零排污核心處理單元或蒸發系統實現少量排污水固液分離,實現企業極低成本的近零排污運行,為污水處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條劃時代的新途徑,使污水零排污成為現實。
河北奧博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升做了題為“多功能阻垢緩蝕劑阻力工業廢水減污降碳”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廢水用作循環水零排放技術實現了廢水利用資源化、 處理方法簡單化、企業利益最大化,是經濟社會發展 的需要,是水處理事業發展的必然,推廣和運用該項技術, 中國的水污染狀況或將成為歷史,劃上句號,為實現 碳中和碳達峰提供技術支撐。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楊勇做了題為“高效復合菌技術耦合電催化氧化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復合微生物高溫條件下具有較高的活性;進水溫度超過60℃,建立了高溫生化處理系統,減除了冷卻裝置的使用,節能降耗;CODcr去除率60~75%;系統出水氨氮及總氮符合外排要求;復合微生物系統對油田廢水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能力;可以有效減少生化污泥產量,整個實驗過程中系統未排泥;具有較高的除臭能力,驗證出水無明顯異味;可以優化原工藝流程,節約建設投資及運營成本。
中國計量大學質量與安全工程學院張輝做了題為“廚余垃圾處理行業與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機會來自對存量價值的挖掘。隨著城市的擴張與發展,居住、商業、辦公,多種形態的城市空間日積月累,已經形成龐大的規模。但它們不僅是凝固的水泥與鋼鐵,其中更有無數等待激活的價值。更優質的服務、更精彩的內容、更高效的互動,才能讓沉靜的硬件資源,變成美好生活更生動的載體。
上海企科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俞鵬程做了題為“垃圾滲濾液應急及深度處理技術總結”的主題報告。他說道,公司與上海同濟大學水處理工程技術中心合作,研制開發的轉盤及豎片纖維濾布濾池,同時公司生產的超濾和反滲透成套設備,以其專業制造的唯一性、技術結構的合理性、經營思想的獨特性、工作作風的嚴謹性得到客戶的普遍認可;在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指導下依靠科技及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使雙方互贏互助的合作更進一步,力求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產品及優良的服務,為民族工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東華大學教授馬承愚做了題為“高級氧化法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制藥廢水現狀及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常規生物處理制藥廢水的潛力是有限的,今后主要方向應是物化技術或生化物化相結合的發展。厭氧處理技術能耗低,可產生清潔能源,而且可以提高可生化性,降解難降解大分子有機物,是今后主要發展方向。通過蒸發,結晶,膜技術處理高鹽制藥廢水,隨著設備的不斷進步。 會有所突破,處理成本也會降低 。利用各種膜技術、反滲透濃縮等技術可從抗生素廠廢水中回收金霉素等由價值成分。
蘇州科技大學副教授李祥做了題為“餐廚垃圾行業高氨廢水低耗處理工藝及應用研究”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基于分區自回流生物脫氮裝置構建的厭氧甲烷化+混凝沉淀+DN-PN-An ammo x+化學氧化處理工藝系統可以實現餐廚廢水中有機物高效能源化,實現碳源的回收;提供了PN/An ammo x過程高效耦合的自養脫氮工藝實現低碳、低耗地綠色脫氮;通過物化實現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的高效去除,可實現更高的排放標準。該裝備和相關工藝為餐廚廢水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提供了一種更為經濟、高效、可行的脫氮技術方法。
南京工業大學膜科所教授宋文國做了題為“膜在制藥行業的應用實踐”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公司依托于南京工業大學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堅持“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高水平、開放式的高性能膜材料產業化平臺”的愿景,倡導”科技領先、追求完美“的企業文化,弘揚”熱愛、責任、學習、合作“的員工精神,以”靠近科學、靠近工程“的理念,持續開展面向應用過程的產業技術創新工作。
南京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潘志勇做了題為“正滲透膜技術回收垃圾滲濾液中的資源”的主題報告。他指出,以鳥糞石的形式回收滲濾液中鎂同時縮減滲濾液體積。除鈣預處理減少與Mg競爭磷形成沉淀,減少膜結垢膜污染,成功從滲濾液中回收高純度鳥糞石,FO技術回收水資源。正向溶質擴散帶來的損失和污染問題需進一步研究。
發現問題、直面問題,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問題。會議現場大家一起交流技術、展示產品、分享成果,為國內外涉及餐廚垃圾、制藥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置企業、設備生產商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最實際的市場空間。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就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能源供應,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回望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團結一致向前進,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就在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高瞻遠矚、見微知著,既解決現實問題,又解決戰略問題,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我們就一定能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實現更大發展,中國號巨輪就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