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總體部署,出臺一年多以來,對我國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形成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發揮了重要作用。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不僅僅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環境治理向深里走,生態環境質量從源頭上、根本上改善的需要。一年多來,各地紛紛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減污降碳協同時間表、路線圖。上海市到2025年推動一批典型協同控制試點示范項目落地應用;河北省開展城市二氧化碳達峰和空氣質量達標試點示范,力爭2030年前所有設區市實現“雙達”;吉林省力爭2025年在全省推廣并建成較為完善的“碳普惠”制度。
同時,各地還開展城市、產業園區、典型企業、政策機制等多層面、多類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涌現出一批具有示范價值的典型做法。浙江省積極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指數研究與應用,為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提供指引和動力;重慶市不斷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機制,完善排污許可制管理,融入碳排放信息,推進園區近零碳試點;江西省以強化綠色金融支持為突破點,助力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實踐證明,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可以做到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當前,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必須抓好落實,引領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要緊扣重點領域,強化源頭防控。圍繞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生態建設等領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協同實現生態改善、環境擴容與碳匯提升。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通過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有利于減污降碳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要堅持系統觀念,優化環境治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不僅是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環境效益的協同,也包括經濟層面的協同增效。要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要同頻同效同路徑,同時同步同目標,推進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一體推進大氣污染深度治理與節能降碳行動,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強“無廢城市”建設。
要發揮創新優勢,鼓勵先行先試。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離不開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要在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重點海灣、重點城市群,加快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鼓勵各類產業園區提升資源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和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支持打造“雙近零”排放標桿企業。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設試點,總結推廣經驗。
言必信,行必果。面向新征程、新目標,我們必須錨定目標,在已有成效的基礎上,努力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結出碩果。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報,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